人物简介
陈钰铭,河南洛阳人,曾任总政治部解放军画报社主任编辑。现任总政治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外画家、解放军美术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术委员。
“《在洛阳》三天的采访,各色的小吃,无数的笑闹……自称‘吃货’的陈钰铭老师,一位可爱可亲可敬的老洛阳人,一名成就斐然的画家,既是人群中指点画技的师长,又是瀍河岸淳朴敦厚的邻家大伯。
关于艺术成就,关于绘画技巧,未曾谈得只言片语,反倒是走街串巷寻找到的儿时记忆,街头偶然邂逅的老城故人,以及飘满乡土味道的坊间小吃,念念不忘的老街老巷,却才是他扯不断、理还乱的牵挂与惦念。
回首曾经岁月,含泪的回忆、童趣的讲述、兴奋的比划,无论悲喜,无论苦乐,唯有不忍离开的眷恋。故土难离,乡音不改,但愿,我们能够用心记录并表达的出这样一份浓的化不开的画家的思乡情怀……”
——这,是当时采访陈钰铭老师时候我在手机上随手写下的一段文字,也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对陈钰铭老师的采访,有很多媒体,有很多角度,也有很多选题,但我相信,像《在洛阳》这样从这个角度这种距离去关注、展现陈老师真实自然生活状态的一定不多。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走出洛阳而且成就颇高的画家,无疑,陈钰铭老师是洛阳人的骄傲,而作为《在洛阳》的嘉宾,陈老师也毫无争议是最质朴可爱的一个。阅尽人生沉浮之后还能保持一种特纯特憨特孩子气的笑容,离家多年之后而还依然未曾有丝毫改变的朴素乡音,已成尤为难得的一个标签,承载和记录着陈老师作为一个老洛阳人的最淳朴的情怀。
现在回想起陈钰铭老师的采访过程,依然会忍不住笑起来,因为,那简直就是一趟美食之旅。
初时的采访邀约,陈老师并不是很情愿的,猜想可能是碍于情面,没有很明确的拒绝我,但只是勉强答应可以第二天见面聊聊而不一定拍摄,而且只有很短的时间,因为,他当天约了二十多位二十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们见面聚餐。
人生很多际遇很奇怪,越有意思的故事一般都会开始于尴尬或者冲突。这次,也不例外。
我记得很清楚,距离约定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正赶往陈老师家的路上的我接到陈老师短信,你们到哪儿了?随即我回电话说我们马上就到。
然后,陈老师在那头淡淡说了一句,你们怎么这么不守时啊。
放下电话我心想,陈老师果然是军人做派,时间观念好强。
可是,可是,突然之间,我才发现,是我们弄错时间了,原来,我和我的团队集体迟到了......而更不能原谅的是,我们,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迟到了.....
我想那一刻,我是彻底凌乱的。内心无数种设想,当然,最担心的一个就是他会不会拒绝我们的采访和拍摄。略过满头大汗一路飞奔的过程,摁响门铃的时候,陈老师亲自开的门,慈祥而温和,并未责怪也看不出来生气,但也只是很客气地寒暄而已。
直到,我说,陈老师,听说您特别爱吃各种洛阳的小吃,在瀍河买这套房子就是为了方便在家门口可以吃各种美食?那我能不能采访的时候就拍您这些?
陈老师笑了:哈哈,好,这个好,就拍这个,千万别采访我画画什么的,没意思,太憨,多拍拍洛阳的美食,这也是洛阳的文化啊!不能丢了。我跟你说,我可是个吃货,绝对正宗、绝对地道,那是有名头的,我是美协吃货协会的副会长,还有个正的比我更爱吃......
于是,从洛阳到北京,从北京到洛阳,从豆腐汤、丸子汤、浆面条到老北京炸酱面、新疆手抓羊肉饭......吃得热火朝天、聊得不亦乐乎。这不是采访,这分明是一群吃货的美食之旅。而,这便是本真而可爱的陈钰铭老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少时人人都能朗朗诵读的诗句真真切切成为一种生活一段乡愁和无数牵挂的时候,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那种深深的酸楚与思念吧。
陈钰铭老师十七岁参军离开家乡,辗转山陕,定居北京,几十年过去,未曾丢掉一口地道的洛阳话,未曾忘却儿时梦里的洛阳味儿。
尤其近两年,他回洛阳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的感觉是回来办完事就匆忙回北京,因为,那里是家;现在,只要回到洛阳就住下来不想走,因为,这里才是根儿!陈老师告诉我们,每次回洛阳,他都要千方百计把老邻居、老街坊、老同学召集到一起,吃吃饭聊聊天,重温无数的陈年旧事;每次回洛阳,他都得带着自己的学生、朋友,呼朋引伴地走街串巷,遍尝各种的洛阳小吃;每次回洛阳,他都要挤时间去一趟菜市场,跟卖菜的农夫农妇大爷大妈砍价闲扯,就为能听听记忆里最亲切最熟悉的老洛阳乡音。
亲眼看到,他是如何郑重的换好衣服鞋子站在玄关等待迎接分别几十年的老同学们走进家门;亲眼看到,他在老城偶遇自己儿时曾经跟随学画的老街坊然后被对方叫出名字时如何激动地冲上前去;亲眼看到,他站在下园的街头绘声绘色地为我们重现这里几十年前的旧貌,一草,一木,一人,一处院落,一堵围墙,满满的,都是乡情......
然而,当他原本笑着跟我们讲起所有这些在洛阳的快乐的相聚时,却突然之间眼圈一红,落下泪来。我明白,他想家,想洛阳,想那些旧日的邻里乡亲,想所有留在回忆里的或酸楚或温暖的过往......
流年锦绣里,莫忘草木心。而那一刻,我也突然明白了,陈钰铭老师的作品中为何有那么多平实的乡亲,穷苦的平民......
阅历越是丰富,信仰越是单纯。情感越是真实,笔墨越发厚沉。真正的艺术表现,没有花拳绣腿,无须铺垫过渡,上来就是真功夫;真正的人生境界,抛去浮华喧嚣,洗尽功名利禄,只剩下平淡无奇。唯有真情,才是艺术最美的本色和精神。熟悉陈钰铭的人都知道,其人,其画,正是如此。
看了许多陈钰铭老师的作品,但没有看过他画画。据说,他画画的时候是很严谨、缜密的,尤其大画,一旦构思成熟,则会闭门谢客、一气呵成,任谁都不能打扰。
我想,那个时候的他,应该是孤独的,但我也相信,那一刻的他也是最充实的。
大多时候,我看到的陈钰铭老师是被他的学生们簇拥的,陪着他吃小吃,跟着他学画画,大家伙儿挤挤挨挨、前呼后拥、肆意笑闹,而他,就坐在人群中间,一脸幸福左顾右盼地看着她们,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地笑着......
我不知道,最好的老师究竟有什么标准。但我看得出,在学生心里,他一定是一个最好的老师。他对学生的关爱呵护,他对艺术的本真执着,他对生活的崇尚热爱,发于心,关乎情,不断的寻求美好的存在。我想,这才是最值得我们羡慕与学习的最好的状态了。
放下笔,再一次想起陈钰铭老师那座远离城市的院子。有阳光,有鲜花;有爱,有善良;有美,有希望。静静地待在园子里,仔细品味关于时间的回忆,关于人生的机遇、关于艺术的领悟。这里,只有生活。于是,突然感慨,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而千帆过尽之后的安然一隅,静享孤独与美好。或许,这才是终极一生的梦想。
--END--
文字 | 鸽子
图片 | BBE
编辑 | 鸽子
也许
你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
也许
你是在外漂泊的洛阳人
也许
你是在洛阳打拼的异乡人
也许
......
只要你有故事我们都愿意聆听
在洛阳
爱洛阳
我们等你《在洛阳》
期待你的讲述——